李集,又名大李集,苏北一座历史悠久的集镇,属徐州市睢宁县,临苏皖交界,滨潼河,黄河沿明清故道行水300年期间,水陆通衢,商通天下;镇域风云激荡,人文荟萃,与许多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发生交集。本系列文章系作者在编撰镇志过程中多方搜集,集结而成,如有偏误,祈望指正。 (友林) |
张爱萍将军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期间,在李集住过二天。虽只短短三天,却给李集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。
张将军当时住在“谦泰恒”百货店老板朱芝轩家中。朱家有两座 连在一起大院,东院大门朝北开,西院大门朝西开。张将军和随从人 员住在西院六间南客房。
时值深秋,将军身着一套整洁的灰色军装,英姿飒爽,儒雅大度。 稍事休息后,经朱芝轩引荐,张将军会见了李集一些名流绅商,就我 党我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、当时形势和光明前景,作了详尽阐述。 对绅商中不做日人附逆,保持民族气节者,予以了充分肯定。绅商们 对将军的谈吐、气质很是佩服,都说从未见过这样有才学的军人。听 说部队缺药,“医汉堂”药房老板当即表示愿意捐赠药品。将军很高 兴地说:“药品,我们收下。但要付钱,是买。你们这几年在日寇的 铁蹄下经商,很不容易。如果你们不收钱,我们就不要药品。”
第二天,将军接见了李集周边地区地方抗日武装力量代表。农民 抗日自卫队、独立团和区中队等分别向将军汇报了工作。将军听说独 立团最近缴获了一匹好马,饶有兴趣的让牵扯来试试。那是一匹雪白 色的大洋马。在东门外的大路上,将军飞身上马,扬鞭一挥,那马便 向射箭一般飞了出去。警卫人员关爱将军,忙策骑跟去。谁知刚驰出 半里远,将军骑着大洋马又旋风一样转了回来。围观人中有一东馆塾 师、清末窠生卢老先生,见状摇头晃脑说:“柳营试马,虎帐谈兵,真大将也!新四军有如此人物,焉有不胜之理。”
第三天上午,将军到南濉河去了一趟。据说是去看地形,研宄战 事。回来路上,将军在二里王庄东头下马,与田里正在收玉米的几个 农民啦了好一会呱,还拿起镢头砍了几株玉米。听农民说生活很苦, 一亩玉米只能收百多斤,除去地租、种粮,再卖些换油盐,只能吃碎 的、烂的了。将军动情地说:“等我们打下天下,一定要让你们吃上最好的玉米面!”
玉米倘能讲话,一定也会挽留将军在李集多住几天。然当天傍晚, 将军接军部急电急匆匆走了。
将军人走了,李集这方水土却留在了他的心里。时隔40多年, 睢宁县儿童画第一次赴京展出时,将军在一幅小作者的作品前良久驻 足,好象在回忆什么。回忆什么呢?将军说话了:“小朋友,你这画上的地方是睢宁吗?”小朋友答:“是。”将军说:“四十多年前,我在睢宁李集住过三天,没看见水稻呀?”陪同人员忙向将军解释:“睢宁全县现在实行旱改水,种了很多水稻。农民可以吃上自己种的 大米了。”将军释然,连说:“唔,好!好!”
是的,真好!将军这样记着李集,李集人民也永远怀念将军。都 盼望能再看到将军打马走过的身影!
注:张爱萍,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。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 历任红三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,军委骑兵团政治委员、代团长,八路 军苏皖纵队政治委员,新四军三师九旅旅长,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 副司令员,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,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,国防科委主任,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国防部部长。是一、二、三 届国防委员会委员,第十一、十二届中央委员。
通告: >李集的那些过往–年代大事记(1) – 简单生活@Blog